木星不可能成為一顆恒星,雖然它現在向外輻射出的熱量明顯高于自身吸收的熱量,但是質量遠遠小于成為恒星的最低標準。木星的組成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氫,其中絕大部分構成物質都是以流體的形式存在,在引力的作用下,木星的體積有可能收縮,內部的溫度就會上升,但是并不具備成為恒星的可能。

木星熱量之謎
人類發射的用于探測土星的“卡西尼號”在旅程中造訪了木星,傳回的數據中呈現出木星向外輻射的熱量遠遠高于從太陽吸收的熱量的情況。在單位時間內,木星向外輻射的熱量大約是從太陽吸收的熱量的1.67(±0.09)倍。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它的放熱是因為開爾文-赫爾姆霍茲機制,這是一種描述流體在引力作用下收縮時產生熱量的機制,造成了木星不斷發熱。

成為恒星的條件
恒星能夠發光發熱是因為內核在不斷地進行核聚變,足夠高的溫度是產生核聚變的必要條件,實際上恒星內部的核聚變需要的溫度,也是來自于開爾文-赫爾姆霍茲機制的作用,但是它們的質量比木星大很多,發生的反應也就更加激烈。想要成為恒星,質量至少要達到太陽的8%才可以,根據測算,木星質量僅為太陽的千分之一,遠遠達不到形成恒星的條件,不管在未來木星進行何種程度的收縮,都不太可能成為恒星。

太陽演化成紅巨星
太陽發展到這一階段之后,太陽的物質會大量流失,屆時木星是否會吸收物質,擁有成為恒星的潛質?理論上并不存在這種可能,這種物質大量流失的現象被稱作氦閃,氦閃釋放出的能量是爆發性的,被釋放出的物質速度可以達到每秒數千公里,這遠遠超出了木星的逃逸速度,木星根本無法捕獲這些來自太陽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