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駝,這個因其“草泥馬”之名而在網絡上走紅的動物,其國際故事卻鮮為人知。在中國,人們更多地把羊駝當作觀賞和寵物動物,而在國外,它卻是一種常見的食材。羊駝肉的美味雖然備受推崇,但由于各種原因,在中國并沒有成為一種流行的食材。這一奇妙的動物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成為了跨越國界的特色生物。

一、羊駝的國際故事
羊駝,別名“草泥馬”,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是一種外表蠢萌的動物,但這種滑稽的外貌背后,卻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國際故事。在中國,羊駝的存欄量并不多,不足一萬頭。相較而言,它在國外的分布更為廣泛,尤其在秘魯等地,羊駝是一種常見的家畜,甚至被用作肉食。
中國熟知的羊駝屬于美洲羊駝,主要分布在秘魯、玻利維亞等國。然而,羊駝在這些國家不僅僅是一種觀賞動物,更是一道可口的美食。在秘魯等地,羊駝肉被廣泛用于食物制備,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部分。這與中國國內對羊駝的保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澳大利亞看到了商機,由于秘魯禁止活體羊駝出口,澳大利亞成為了中國引進羊駝的主要來源之一。然而,由于羊駝對環境的高要求以及中國國內對羊駝的保護政策,羊駝的引進并不容易,數量也受到限制。

二、羊駝肉的美味
盡管羊駝在中國被廣泛用于觀賞和寵物飼養,但在秘魯等地,它是一種常見的食材。在秘魯的菜市場上,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羊駝肉,這些羊駝的肉制品以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羊駝肉的味道介于牛肉和羊肉之間,肉質略顯堅韌,但卻不油膩,帶有一絲嚼勁。最常見的烹飪方式包括烤肉串、石板烤羊排、烤羊駝肉和羊駝漢堡等,展現了羊駝肉的多樣美味。

三、為何在中國不流行
1、成本較高。由于秘魯等國禁止活體羊駝出口,中國只能依賴澳大利亞等地引進羊駝,這使得羊駝的養殖成本相對較高。
2、羊駝在中國更多地被視為一種觀賞和寵物動物,而不是食物來源。養殖羊駝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和養殖技術,而以其肉為主要目的的養殖在國內并不普遍。
3、羊駝在中國有著較高的人氣,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在中國的動物園和展館中,人們爭相觀賞羊駝,而以觀賞為主要收費項目的從業者并不愿意看到羊駝成為食材。
綜合考慮成本、文化認同以及養殖難度,羊駝肉在中國并沒有成為一種主流食材。相反,羊駝的毛制品在中國更受歡迎,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時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