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學過,甚至現在都能脫口而出,其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的教育方式也成為了成功的典范,孟子也成為了儒家大儒,可與孔子比肩的人物。那么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哪里呢?戰國時期的魯國,也就是現在山東鄒城。
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山東鄒城
山東算是儒家的發源地了,出了孔子和孟子兩位圣人。山東就是戰國時期的魯國,我們都知道孔子是魯國人,其實孟子也是山東人。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山東的,主要講述了孟母對于孟子的管教,同時也為了給孟子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所以多次搬家,最終坐落于學堂附近,孟子的思想啟蒙也是從上學堂開始的。
孟母第一次搬家離墓地很近,于是孟子學著祭祀喪葬的事宜,顯然這對于一個孩童來說并不適合;于是第二次孟母搬家到市集旁邊,此時孟子又學著那些商販,叫喊售賣討價還價,孟母覺得還是不妥;于是第三次搬家到了學宮附近,這時孟子的行為舉止跟那些學生一樣,端正有秩序,后來成為了知名的大儒亞圣。
山東即是孔子的故鄉也是孟子的故鄉,一下涌出了兩位儒家大儒人士,因此山東人對于禮儀教養都是重視的。作為孔孟故鄉,儒家重要發源地,在歷史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實除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外,還有許多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
聞雞起舞的主人公是誰
東晉時期,一位叫祖逖的青年與好友劉琨住在一起。一天晚上,祖逖卻始終睡不著,想著有什么辦法可以報效國家呢?一直到后半夜都沒有睡著,直到聽見雞打鳴了之后,突然深受啟示,決定練就一身本領,將來可以為國效力。于是就將旁邊在睡覺的劉琨推醒,然后兩人就一起在院子里習武……【查看詳情】
懸梁刺股的主人公是誰
相信很多人都會將這理解成一個詞,想著古時候的人,居然將頭吊起來,還將墜子放在里自己腿很近的地方,為了專心致志的學習。其實這并不是出自同一個人的行為,“頭懸梁”的是東漢時期的孫敬,在班固的《漢書》中記載了,孫敬少時好學,博聞強記,喜好讀書。甚至在晚上都在看書……【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