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在古代時有許多異姓人士,因為才德品質、或者因為一些舍命相救的緣分拜為異姓兄弟。最出名的就是后世廣泛流傳的“八拜之交”,那八拜之交都有誰呢?分別為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舍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八拜之交介紹
1、管鮑之交
源自鮑叔牙與管仲的故事,“知我者莫若鮑叔牙也”,鮑叔牙為他打抱不平、還將自己的宰相之位讓出,認為管仲更加適合治理輔佐君王。管鮑二人相知至深、情誼深厚,讓世人動容。
2、知音之交
講的是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伯牙善于演奏,而鐘子期善于欣賞,由此也衍生了知音一詞。后來鐘子期因為病情去世了,伯牙因為鐘子期的離世,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能夠欣賞他的人,最后從此不彈琴。
3、刎頸之交
這是說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小時候課文里也曾講過“負荊請罪”,廉頗和藺相如不和經過廉頗負荊請罪之后,兩人和好如初并且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4、舍命之交
來自于“羊左”的典故,說的是西漢時左伯桃和羊角哀為好友,結伴去拜見楚元王劉交,在路上遇到了大的風雪天氣,左伯桃就將自己帶的衣服食物全都給了羊角哀,未來成全羊角哀,最后躲到樹洞偷偷自殺了,這也是后世稱為的“羊左”。
5、膠漆之交
如漆似膠大概就是從這里來的吧,在東漢的時候有陳重和雷義兩個人為之交密友,被人們稱做“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以后也被人們以“陳雷膠漆”來形容兩個人彼此之間的情誼。
6、雞黍之交
出自《后漢書.獨行列傳》范式與張劭的故事,兩人在游學的時候成為好友相互約定幾年后拜見張邵的父母孩子。后來元博病重但好友卻不在身邊,死后靈柩不肯入墓穴,范式也感受到好友的離世,不遠千里來為元博送葬。兩人情誼深厚,留下了雞黍之交的美名,同時也是一種守信之交。
7、生死之交
最好理解,這出自元朝的《縐梅香》,“晉公在槍刀危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說的就是共存亡的朋友。
8、忘年之交
說的是禰衡和孔融,當時禰衡未滿二十歲,孔融已五十歲了。而孔融特別看重禰衡的人才,不拘束于自己的身份而引為知己。對于非常注重輩分的中國人來講,這種交往顯得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