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成語典故包含的人生哲理非常具有深度,時至今日都非常適用,例如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就比喻了那些只會一味的墨守成規,不肯靈活變通的人,許多人還不知道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誰,其實就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括,他是名將趙奢之子,最后因為只會紙上談兵慘死于長平之戰。
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誰:趙括
趙括喜歡紙上談兵的原因主要還是來自于其父親趙奢,趙奢是趙國大將,非常勇猛,精通兵法,曾經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是趙國的中堅力量,也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武將之一,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趙括也是熟讀兵書,但是記住了不代表就學會了,因此趙奢總是很擔心他。
趙括因為自小熟讀兵書,經常與人談論軍事,別人一般都說不過他,他自己覺得自己非常厲害,感覺自己天下無敵,但是實際上他并沒有任何的實戰經驗,把一些都想的過于簡單,因此趙奢很擔心,認為他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后來果然趙奢最擔心的事情還是出現了,秦軍又來侵入趙國,趙軍雖然依舊在頑強抵抗,但是趙奢當時已經去世了,只有廉頗在指揮,廉頗當時雖然很老了,但是依舊非常善于作戰,秦軍遲遲久攻不下。于是秦軍使用反間計,派人的趙國散布消息,說秦軍最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之類的話。
趙王果真上當受騙,直接讓趙括代替了廉頗。趙括自以為很會打仗,于是將廉頗作戰方針全部改變了,這也導致40多萬的趙軍全部被殲滅了,他自己也中箭身亡,下場非常慘,因此這位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也成為了千古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