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到了不同的年齡階段,會給這些年齡階段起上各種各樣的稱謂,這些稱謂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是多年以來人們對于不同年齡階段人的特征來取的代表性稱呼,有許多朋友不知道耳順之年是多少歲,現在小編就來帶領大家了解一下。
耳順之年是多少歲
耳順之年就是指的六十歲,也叫作花甲之年,在古代,六十歲就是一個甲子,所以六十歲就也被稱為花甲之年。一個甲子也代表著一個小輪回,六十年之后同月同日出生的人,與六十年之前的人命運十分相似,命運中的坎坷和劫難都是相同的,不過這些都是老一輩的迷信了,大家只要努力,說不定還能逆天改命呢。
到了六十歲,人的內心已經相當成熟了,能夠接受許多事物,對逆耳之言也不太在意,不會對自己的內心有任何影響,對于好的忠言會采取,對辱罵之聲也能夠接受,無論怎么樣,也不會讓自己的內心動搖,這就是耳順的意思,因為六十歲人的境界到達于此,所以六十歲也叫作耳順之年。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
湯餅之期:剛出生三天的小孩子就叫做湯餅之期,這個時候家里的父母會宴請八方,為小孩慶祝。
襁褓時代:出生還不到一歲的小孩子就叫做這個,因為離不開襁褓和父母的照顧,所以用這個來形容非常貼切。
孩提之年:指兩到三歲的小孩,這個年齡段的時候雖然已經能爬能走了,但是仍然需要父母的照顧,所以叫做孩提之年。
髫年:這個是指女子七歲的時候,因為頭發會自然垂髫下來,所謂黃發垂髫,就是指這個年齡段的小孩了。
總角之年:指八到十四歲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會將頭發扎成兩個角。
黃口之年:指十歲以下的小孩,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里聽見的黃口小兒,就是這個意思了。
金釵之年:指十二歲的女子,古代中國年紀的女子已經可以用用釵子打扮自己了。
豆蔻年華:指十三歲的女子,這個年齡段的女子含苞待放,猶如豆蔻花一樣。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歲的男子,雖然沒辦法舞動干戈,所以只能揮舞勺子來裝模作樣了。
及笄之年:指十五歲的女子,這個時候的女子就已經成年,可以嫁人了。
志學之年:指男子剛到十五歲的年紀,要發奮圖強學習知識,y用志學之年再合適不過了。
碧玉之年、破瓜之年、二八年華:這三個稱呼都是指女子十六歲,是女子非常美妙的年紀。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到二十歲,是可以上戰場的年紀了。
弱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歲帶冠,所以弱冠就是二十歲
桃李年華:指女子二十歲,猶如桃花和李子一樣美好的年紀。
花信之年:指女子二十五歲,已經如花般盛開,已經完全長開,是女子最美好的一段年齡。
而立之年:男子30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30歲的男人被稱為而立之年,是一個事業自立的年齡段。
半老徐娘:指三十歲的女子,雖然已經過了三十歲,容貌逐漸下滑,不過還是非常具有風韻的。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到五十歲的人,這個年齡段的人會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非常清楚認知,不會對事情有太多疑惑了。
天命之年:指五十歲的老人,這個時候的老人會對自己的命運有一定了解,盡人事聽天命。
耳順之年、花甲之年:指六十歲的人,能夠聽進去逆耳之言并且對榮辱看淡了的人。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的人,人活七十古來稀便出自于此。
朝枚之年:指八十歲的老人,這是出自姜子牙的典故,因此被稱為朝枚之年。
耄耋之年:指八十歲到九十歲之間的老人,能過到這個年齡的老人是非常少見了,所以耄耋也被用來形容年老的意思
鮐背之年:指九十歲的老人,因為他們的背部猶如鮐魚的背一樣,所以叫做鮐背之年。
白壽之年:因為百字去掉一便是白,所以這個指的是九十九歲的老人。
期頤之年:指一百歲的老人,一百歲的稱呼并不是百歲之年。
花甲重開:因為一個甲子就是六十年,所以一百二十歲就是第二個甲子,也叫作花甲重開。
古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高齡的老人,因為古稀是七十歲,所以兩個古稀就是一百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