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妞花被拐案二審擇期宣判,被告人稱當年因經濟緊張走錯了路,可謂是見證了貪欲殘忍背后的人性扭曲。從過去到現在,仍然有很多拐賣兒童事件在不斷的蔓延,這一行為實屬社會的一大惡瘤,兒童是一個家庭的核心,是連接一個家庭的紐帶,是父母情感的結晶,然而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捧在手心里的寶貝被拐賣,這樣的行為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毀滅性的傷害,而對這個兒童本身造成的傷害也是無法彌補,
二審擇期宣判
相信很多人對楊妞花案都比較關注,在11月28日上午,余英華拐賣兒童案二審在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經過雙方律師兩個多小時唇槍齒戰的爭論,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而此案件的受害人楊妞花在庭審結束時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被告楊妞花辯護到自己當年是因為經濟緊張才走錯了路。對于這一說法,楊妞花是不接受,接下來大家期待的是二審的結果。

拐賣帶來的傷害
從此次案件中能夠看出楊妞花對于被告余英華的行為是非常憎恨,畢竟因為余英華當年的拐賣讓她和家人失散,不能在親生父母膝下成長,這樣的行為是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接受。小編認為如果二審的結果沒有站在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的角度上來宣判,楊妞花依然還會繼續上訴。畢竟余英華拐賣兒童的行為是極其惡劣或者是非常嚴重,如果對于這樣的行為不能引起重視,不能給予重大的判決,勢必會引起社會上的不滿和憤怒。

加強全方面的防范意識
通過近期來多個拐賣兒童案件,讓我們明白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除了法律的保障之外,我們還需要從道德和社會兩方面入手,來共同預防以及打擊拐賣兒童行為的發生,一定要加強對未成年的道德教育,讓他們能夠有道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并且要營造全社會的關注和氛圍,加強對貧困地區弱勢群體的保護,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