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發出2023年第一封本科生錄取通知書,被錄取的學生孫奕飛打開錄取通知書之后,發現其中有7顆由中科院科研團隊自主培育的耐鹽堿“東生118”大豆組成的北斗七星圖案。

7顆大豆種子
這7顆種子產自吉林省西部的鹽堿地,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大豆分子設計育種團隊精選培育而成的耐鹽堿新品種,也是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的重要成果之一,2015年,中國科學院的科研團隊就為培育大豆種子開始了努力,在這片幾乎寸草不生的鹽堿地上,他們建成了40萬個株系的大豆突變體種質資源庫和大豆多基因聚合技術平臺,建立了完整的基因組選擇設計方案,組字紅培育出的種子在未改良的中度鹽堿地上首次種植畝產達到150.4公斤。

錄取通知書伴隨著期待
對收到這份通知書的學生來說,這幾顆大豆種子也是他們的夢想以及科研之種,在錄取通知書致新生的信中,國科大校長、中科院院士周琪寫道,希望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在心中埋下一粒科學的種子。孫奕飛選擇的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未來將探索單片機等硬件設備和工程實踐,不過這幾粒種子對他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這幾粒種子對于學生今后的科研精神有著很大的激勵作用,從高中到大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習階段的切換,如何在大學當中發揮螺絲釘精神埋頭苦干、精誠創新,是能否取得一定的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希望今后孫奕飛也能在學業上像培育這7粒大豆種子的科研團隊一樣,攻克困難,取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