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夜晚,當星星點點在天空中閃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天體之一便是彗星。透過望遠鏡,我們能夠清晰地辨認出彗星的各種形狀,以及它們變幻莫測的“尾巴”。這些“尾巴”就像天文學家們口中的“蜥蜴”,勾勒著夜空中的奇妙畫面。

彗星的神秘外貌
肉眼可見的明亮大彗星通常伴隨著一條引人注目的“尾巴”。而小而微弱的彗星可能在照片上僅呈現出短暫的“尾巴”,有時甚至看不到。這些被稱為“望遠鏡彗星”的微弱彗星,需要通過望遠鏡才能被觀測到。彗星的“尾巴”在靠近太陽時逐漸顯現并變得更長,在遠離太陽時逐漸縮短并消失。這種神秘的行為猶如蜥蜴般將“尾巴”脫落,再次生長,充滿了自然的神秘之美。
可見的烏有物
法國科學家曾形容彗星為“肉眼可見的東西”,這樣的說法頗具深意。有的彗星形狀龐大,光芒四射。早在1619年,一顆比較大的彗星出現在莫斯科上空,其巨大而明亮的“尾巴”橫掃波蘭和德國。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大彗星實際上并不包含任何實質物質。彗星由頭部和尾部組成,主要包括彗核和彗尾。彗星的直徑通常小于地球直徑,而大型彗星的頭部直徑甚至可達地球直徑的10倍。這些巨大彗星的尾巴長度甚至超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巨大彗星的奇妙之謎
巨大彗星的體積相當龐大,約為太陽的數百倍。然而,如果想象一下這些彗星內部的質量分布,會發現它們的平均密度實際上非常小。對于這樣的彗星,即使最大的彗星核可能也僅相當于一個小艙的大小。當這些巨大彗星接近地球時,它們的彗核通常由石頭碎片組成,而冰和塵埃顆粒的混合物則在穿過大氣層時迅速蒸發。彗星核的大部分碎片較小,由于大氣對小碎片運動的阻力較大,在途中會散開。即使彗星核接近地球,其碎片之間的距離通常不是成堆的,而是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
地球與彗星的碰撞
關于地球與彗星的碰撞,我們需要更加精確。是彗星核心與地球碰撞,還是彗星尾巴與地球碰撞?科學家的觀察和計算表明,當彗星核心距離太陽的距離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時,彗星核心與地球碰撞的幾率僅為4000萬分之一。每年平均有約五顆彗星在離太陽較遠的地方經過,也就是說,在8000萬年內,只有一顆彗星核心可能與地球相撞。然而,這種碰撞對地球的影響通常僅限于局部小地震和個別地方的破壞。

彗星的穿越行星系統
彗星在穿越行星系統時表現得不像可怕的入侵者,而更像一個靜默的影子,悠然地從一個行星滑向另一個行星。盡管它們可能偏離原定路徑,但并不對地球造成實質威脅。由于彗星對行星的引力無法被察覺,彗星的質量很難被精確測量,只能得出其上限。通過對彗星引力對行星的影響進行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即便是最大體積的彗星,其質量也幾乎不到地球質量的1/10000。此外,彗星的質量遠遠小于預測的上限。

彗星在太陽系中的神秘之旅是一場迷人的奇妙之旅。它們的形態各異,尾巴的變幻莫測讓人難以預測,而其奇特的行為仿佛在太空中演繹著一場神秘的舞蹈。盡管彗星與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它們依然是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體之一,引發著人們對宇宙的無盡好奇和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