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鴿、塔斯馬尼亞虎、長江白鰭豚等。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五次生物大滅絕的陰影曾籠罩這顆藍色星球。而如今,我們正面臨著第六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威脅,地球上約四分之一的物種正處于滅絕的邊緣。然而,回首上個世紀,我們看到了更多生命的告別,那些曾經在地球上獨具魅力的動物如今只能留在記憶中。

第11位:敘利亞野驢
敘利亞野驢曾在阿拉伯半島、北非和埃及等沙漠地區自由生息,是當地游牧民族的生活伙伴和食物來源。然而,在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士兵的入侵導致貝都因人的屠殺,也使得敘利亞野驢在短時間內面臨大規模滅絕。1927年,最后一只野生敘利亞野驢在沙特阿拉伯北部的綠洲遭到了槍殺,而維也納動物園中的最后一只也在同年去世,使得這一物種在地球上永遠消失。
第10位:特科帕鳉
特科帕鳉是一種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特科帕溫泉的溫泉特有魚類。由于特科帕溫泉的發現,這片區域開始大力開發,酒店和休閑設施的增加導致了特科帕鳉棲息地的破壞。盡管在1973年開始受到政府保護,但在1981年特科帕鳉被正式宣告滅絕,成為第一只根據1973年“瀕危物種法”正式宣告滅絕的動物。
第9位:爪哇虎
爪哇虎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一種小型虎,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當地人口的膨脹以及荷蘭殖民者的到來。在19世紀初,爪哇虎數量眾多,但隨著捕殺和棲息地的喪失,它們的數量急劇減少。20世紀初,爪哇虎在爪哇島上的數量已經減少到近萬只,但隨著荷蘭殖民者對其進行大規模捕殺,到了20世紀70年代,幾乎所有的爪哇虎都滅絕了。1983年6月,最后一只人工圈養的爪哇虎在雅加達的動物園死去,宣告了這一物種的絕跡。
第8位:西班牙羱羊
西班牙羱羊是一種山羊的亞種,分布在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和安道爾等地。然而,從19世紀末期開始,它們的種群數量逐漸減少。最后一只西班牙羱羊于2000年碰撞到掉落的樹枝并死亡,正式宣告滅絕。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最后一只羱羊死亡后,科學家曾成功通過克隆養殖出一只幼仔,但由于存在肺部缺陷,這只幼仔僅存活幾分鐘。

第7位:北非狷羚
北非狷羚是一種沙色的食草動物,生活在摩洛哥和埃及周圍的撒哈拉沙漠北部。在19世紀法國占領阿爾及利亞期間,北非狷羚的生存區域受到嚴重威脅,人類的捕殺導致它們的數量急劇減少。20世紀初,數量驟降至幾乎絕跡,最后一只北非狷羚于1925年在摩洛哥被槍殺,至此,這一物種在地球上永遠消失。
第6位:美國旅鴿
美國旅鴿曾是北美洲的一種奇觀,其大規模的遷徙在天空中形成了壯觀的景象。然而,由于人類對其的大規模捕殺,特別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旅鴿的數量迅速下降。隨著專業獵人們使用散彈槍進行大規模捕殺,每年的捕殺數量達到1000萬只,旅鴿于20世紀初期宣告滅絕。
第5位:金蟾蜍
金蟾蜍是一種生活在哥斯達黎加的蒙特維德多云霧森林的特有物種。盡管自1966年被發現以來一直受到保護,但在氣候變遷、環境破壞和疾病的威脅下,金蟾蜍的數量逐漸減少。1988年,只剩下11只,而到了1989年,只剩下1只。由于狹窄的棲息地、全球變暖、蛙霉病等多重因素影響,金蟾蜍于20世紀初宣告絕跡。
第4位:旅鴿
旅鴿曾是北美洲的一種壯觀遷徙鳥類,形成了天空中烏泱泱一片的奇觀。然而,由于人類對其的大規模捕殺,特別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旅鴿的數量急劇下降。專業獵人們使用散彈槍進行的大規模捕殺導致每年達到1000萬只的捕殺數量,最終使得旅鴿在20世紀初期滅絕。
第3位:白氏斑馬
白氏斑馬曾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南部地區,是一種獨特的馬科動物。然而,19世紀初期歐洲人的到來導致了對白氏斑馬的大規模捕殺,以獲取其肉、皮毛和骨頭。1883年,最后一頭雌性白氏斑馬死亡,宣告了這一物種的絕跡。

第2位: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虎,又稱袋狼,是古代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的一種大型肉食動物。1888年后,政府開始獎勵人們捕殺塔斯馬尼亞虎,持續了22年的大規模捕殺導致了這一物種的滅絕。雖然一度有關于塔斯馬尼亞虎可能存活的傳聞,但科學家至今未能發現其存在的證據。
第1位:長江白鰭豚
長江白鰭豚曾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或“長江女神”,是一種生活在長江下游的特有海豚。然而,由于中國經濟的發展,長江沿岸的工業化和污染使得白鰭豚的棲息地遭受重創。1986年,其數量僅剩300頭,1997年減至13頭,1998年僅剩下7頭。2006年再也沒有發現任何江豚,于2007年正式宣布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