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擁有眾多海峽,其中包括世界最長海峽,非洲莫桑比克海峽,全程達到1670千米,海峽內水深大概在2000米以上,最深地方超過33500米。地球可劃分為兩大部分,包括海洋和陸地,海洋占據地球表面面積較大,大概為70%左右。雖然海洋占據很大一部分,但人類打通很多海上通道,利用海洋的便利條件進行運輸,并發展多項產業。
莫桑比克海峽氣候狀況
這里屬于熱帶氣候,位于南印度地區,距離赤道低壓部位比較近,因此常年受東南風控制,受北印度洋季風影響。不過分力比較穩定,每月平均分數大概在每秒6米以上。但是到了冬季,海峽北部受冬季季風影響,風向多變。年降雨量一直都是北多南少的狀態,東北地區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海峽南部僅為500毫米左右。

莫桑比克海峽自然資源
這里浮游生物比較豐富,其中包括硅藻、浮游生物數量非常多,此外,還有很多較為齊全的魚類、蝦類,比如沙丁魚、比目魚、龍蝦、對蝦等。現在莫桑比克海峽是大西洋到印度洋之間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更是眾多國家之間交流的通道。比如波斯灣中眾多石油都通過這里運往北美歐洲等多個地區,因此莫桑比克海峽在整個世界上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海峽的殖民歷史
歷史年代據了解,在十世紀之前,阿拉伯人來到此地,建立據點進行貿易。由于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從16世紀開始,英國、法國、荷蘭、葡萄牙等等地區都來到此地,最終淪落成為葡萄牙及法國的殖民地。莫桑比克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由于有著很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當地的居民們也渴望獨立。直到經歷幾個世紀的頑強斗爭,終于在1960年時宣布獨立,在1975年時正式獨立,最終成功擺脫殖民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