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穿越大氣層大概需要3~5分鐘左右的時間,這只是個大概的時間,因為火箭的型號不同,自然速度也有所不同,在飛向大氣層的時間需要的就不同。比如說長征一號需要161秒就可以飛出大氣層,而長征2號則需要231秒,很多人發現當發射火箭時。我們很難捕捉到其燃燒的狀態,而火箭從大氣層返回時,我們卻可以看到其整體都在燃燒的狀態。可見火箭發射與返回大氣時的狀態及其不同,這也是有原因的。
火箭發射和返回時的速度不同
我們都知道在火箭與空氣產生的摩擦,這種摩擦會產生熱量,而這種熱量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燃燒狀態。可是當火箭發射時,雖然與空氣產生了摩擦,可是這種摩擦卻因為速度太快每秒7.9公里,產生的熱量也不足以使箭體燃燒,因此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一種狀態,火箭發射時并不會有燃燒的狀態。而當火箭返回時,將會有所不同,飛機將會通過返回的這個速度,再加上需要猛烈壓縮空氣的原因,產生巨大的熱量,從而造成劇烈燃燒的狀態。

火箭發射與返回時軌跡不同
火箭返回時是由下至上,這種軌跡導致大氣密度越低,壓縮效應也就越弱,而火箭返回是相當于從密度較小的大氣層,到密度較大的空氣當中。這種下降的情況,自然就會導致壓縮效應越強,最終就會造成劇烈燃燒的情況。而當火箭發射時是垂直向上的,從發射的方式原本就是健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最小,更何況也會隨著發射的越高,空氣壓縮效果也就越弱,產生的熱量也就越少。

火箭發射時受保護
火箭在發射的過程中,是會給火箭氣動外形的頂部安裝一個整流罩的,整流罩可以特別的耐燒蝕,當火箭發射時,即使這個過程熱量聚集特別多。但因為有整流罩的存在,火箭也不會出現燃燒的狀態,當火箭飛出大氣層時,整流罩就會自主與火箭分開。因此火箭返回時也就沒有了整流罩的保護,會因為空氣的壓縮燃燒起來也沒什么值得深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