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使用空城計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懂得利用人的心理學效應,這才是歷史上的真相。諸葛亮不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不僅精通兵法,謀略、機械,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擅長運用心理戰術,以弱勝強。其中最讓人交口稱贊的就是他當年在西城之圍中以空城計,成功讓對方退兵的一次知名戰役。

空城計的實施
空城計是指諸葛亮在西城被魏軍圍困時,故意放棄防御,大開城門,讓城內看上去空無一人,這時他自己卻坐在城樓上,悠然自得地彈琴。當魏軍將領司馬懿率領大軍來到城下時,看到這樣的場景免不了心中會大驚,畢竟眼看敵軍襲來,卻依然可以穩坐城樓,不是已經做好了必勝的準備誰都不敢相信這一幕。因此當時司馬懿懷疑諸葛亮有埋伏或者是其他奇計,并不敢貿然進攻,為了謹慎再三思索,還是選擇退兵而去,這才使得諸葛亮以一招空城計化解了兵臨城下的危機。

空城計可并不簡單
可能現在人覺得這招空城計說起來很多人都能夠實施,卻未必能夠向諸葛亮那般,將司馬懿的心理把握的那般準確,很可能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為諸葛亮已經將司馬懿多疑的心理狀態了解的相當透徹,明白這個人較為多疑,知道怎樣做可以將司馬懿的緊張心理給調動起來,讓其不敢輕舉妄動。很多事情往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尺寸的把握不到位,就容易做的過度或者是達不到標準。

空城計涉及到哪些心理學效應
這一計策,對于人們在面對壓力時,往往會出現的逆反心理把握很準,他清楚的知道哪怕司馬懿并不完全相信城中設有埋伏,但是為了穩妥起見或者是為了心中的那種頗為逆反的心理。在對待大開的城門司馬懿思索在三也寧愿不去相信,此外瞄定效應和期待效應也是諸葛亮在此次決策中所應用到的,利用了成本打開的這種瞄定效應,讓司馬懿對原本是計策的現象產生了一種第一印象的想像,這才做出了退去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