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衰落并不是因為孫臏離開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則是因為魏國本身已經處于疲于奔命的情況當中。當時魏國所處的地緣環境特別的惡劣,其中有著多個國家虎視眈眈,魏國只能不斷的選擇出擊,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將周邊的鄰居國家都得罪完了??雌饋韺τ谧约旱膰业囊环N護衛,但是最終得需要通過不斷的發動戰戰爭,來顯示自己實力,可以說魏國最后的命運。在孫臏還沒有離開的時候已經注定。
從英雄的角度來看
戰國時期的魏國到底是如何衰落,如果從英雄的角度來看待的話,是因為當時的魏惠王特別的有眼無珠,將朝廷當中兩個極為重要的人物都給放走了,一個是收兵,而另一個則是商鞅。這兩個人物在當時的魏國,可以說是相當重要,魏惠王卻并沒有意識到這點,反而因為孫臏的妻子是齊國人,對它有了猜測之心,甚至還因龐涓的陷害將其趕了出去。

孫臏名正言順投奔齊國
孫臏在被龐涓陷害的雙腿殘廢,只能在輪椅上過活之后,他就心灰意冷遠走齊國,為齊國效命。田忌賽馬當中因有著孫臏的出謀劃策,才最終讓齊國僥幸獲勝,可見孫臏確實是一個特別有謀略之人,在歷史的記載上卻并不怎么詳盡。很多作品當中,將龐涓以及孫臏描述為鬼谷子的弟子,他們是師兄弟,可是因為孫臏的為人導致師傅將《孫子兵法》傳給了孫臏,而龐涓心術不正特別嫉妒,想要從孫臏的手中拿到《孫子兵法》,這才將他陷害。

歷史的真實原因
事實上,在歷史上孫臏之所以會選擇轉投齊國,除了是因為他的妻子是齊國人,更因為當時有一個齊國的妻子,那么他不可能在魏國獲得信任。龐涓一直認為孫臏有里通外國的嫌疑,這才導致他最終不可能在魏國呆下去。孫臏的出走與其說是被排斥陷害的結果,還不如說當時局勢發展的結果。正是因為魏國已經衰落到了一定的程度,孫臏這才覺得在這個國家看不到希望,選擇了轉投齊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