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在稱帝之后,之所以沒有將都城定在長安,而是選擇定在了洛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長安,一直在更始帝劉玄手中,從客觀上來說,他無法將都城定為關中。此外對于劉秀來說,當時的整體形勢,只有將洛陽定為首都對他才更有益。劉秀想要將基礎建立于關東,以洛陽為首都,以河北與三河為后方,才是最為合適的,因此將都城定位于洛陽的選擇就更好接受,也容易理解了。
劉秀定都洛陽的另一考慮
當時劉秀之所以定都洛陽,除了是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也是因為洛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城市,無論是經濟、還是地理都非常符合條件。劉秀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因此選擇將首都定都于此,相比經過兩漢更迭之際的動蕩,對長安城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的長安來說,顯然定都洛陽是更好的選擇。

長安面臨相當慘的境地
當赤眉軍攻滅更始軍占領長安,導致城內連年鬧饑荒,餓死了數十萬人,后來赤眉軍也因找不到吃的,無法繼續生存,這才退出了長安。甚至在后漢書當中也曾提到過當時的慘相,可想而知那個時候選擇定都長安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劉秀可能需要面臨如何將長安的慘境逐漸的修復。哪怕是在軍事上來說,當時的赤眉攻下長安,而劉秀定都洛陽形成對峙的兩政權,赤眉軍連東退之路都沒有。

劉秀統一天下不再遷都的原因
對于已經統一天下的劉秀之所以不再遷都,更多的還是對他來講,遷都之事已經不再重要,因為當時大勢已定,沒有什么必要去遷都長安,反而安天下才是最重要的。何況相比長安,洛陽才更符合他的性格與自身利益,安全性上要遠遠比關中長安這些地方保險。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當時長安鬧過饑荒,關中糧食不足,而洛陽卻并不會面臨這樣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