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公孫瓚非常親密,但最終卻離開了公孫瓚,是劉備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著想。劉備在三國時期有很多優秀的事跡時刻,都會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劉備在自己的人生發展過程當中,曾經依靠過很多諸侯,比如公孫瓚。當時他被盜賊擊敗,并且丟了城池之后沒辦法只能投奔公孫瓚。在公孫瓚的大力幫助之下,他才能夠過上很好的生活,但是沒想到過了幾年之后,他卻選擇了離開。
劉備和公孫瓚的關系
劉備和公孫瓚是老同學,曾經一起學習過,非常親密,曾一起和盧植學習過各種文化知識,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兩個人相互幫助。在相處的過程當中情投意合,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時,可以相互共同解決。在劉備投奔了公孫瓚之后,公孫瓚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劉備,在劉備發展的過程當中,還給予了很多優秀的資源。

劉備為何離開公孫瓚
劉備之所以會選擇離開公孫瓚,其實是因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當中遇到了人生貴人,這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著想。當時他就依附了陶謙,陶謙給予他很多金錢和地位以及資源,能夠讓他在自己的人生道路當中大展身手。當時的劉備手下的軍人只有千數,而陶謙卻直接給了四千。面對如此大的誘惑,劉備選擇離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陶謙最后,竟然連徐州這一塊封地全部給了劉備。

公孫瓚危難時劉備為何不去救
之后在公元199年,公孫瓚遇到的危險被袁紹圍攻,當時進退兩難,在這種情況之下,知道自己無路可走,最終選擇了自殺。而在這期間卻沒有得到劉備的援助,劉備是有心無力,本來想要去幫助,但卻自顧不暇。在得到徐州這塊地盤之后,沒過多久就直接丟掉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想要通過各種方式奪回徐州的地盤,因此根本就沒有太多的精力和心思去幫助公孫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