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了,什么意思大家也都明白。那么大家知道二百五的真實來歷嗎?據說在幾千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已經有這個詞了,而之所以有這個詞還和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蘇秦在齊國被刺客刺殺有關。
二百五的真實來歷
戰國時期有個著名人物叫蘇秦,相信很多人也都知道這個人,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當時他聯合六國一起對抗秦國,因此六個國家的國君都十分欣賞蘇秦,讓蘇秦當上了六國的丞相。但是這卻讓秦國感到十分不爽,于是秦國排除刺客刺殺了蘇秦,蘇秦在齊國被刺客刺殺,齊王十分悲傷,同時也想要快一點抓住刺客,于是齊王相處了一個辦法(也有說是蘇秦死之前給齊王相處的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讓人割掉蘇秦的頭顱然后懸掛在城門上,并且貼出告示,說蘇秦是奸細,現在這個奸細被人殺死了,齊王想要用一千兩黃金感謝這個人。這個告示一出來有四個人馬上跑到齊王面前說自己就是殺死蘇秦的人。齊王說這里只有一千兩黃金,但是你們卻有四個人,那么怎么分了?這四個刺客說我們一人二百五十兩黃金就可以了。素不知齊王直接將這四個人斬殺了,但其實這四個人只是為了獲得黃金,真正的刺客已經逃回秦國了。
后來民間便有了二百五這個說法,指的就是被財色迷惑的傻瓜笨蛋。當然這也只是一種說法,還有其它的說法,例如有一種說法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傻瓜去賣傳家至寶,寶物上寫“賣金二百五十八兩”,但在他賣的時候買家和他討價還價只給250,他想250就250,很多人笑話他少要了8兩金子是一個笨蛋。從那以后人們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稱為二百五。不過個人還是覺得關于蘇秦的這個故事更生動形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