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軍事家,本來是魏國人,但是真正揚名立萬卻是在秦國,甚至一度獲得了秦國當時最高的爵位“大良造”。不過之后公孫衍又離開了秦國,并且多次抗秦,那么公孫衍為什么離開秦國了?其實這是因為他在當時受到了張儀的排擠和秦惠文王的疏遠。
公孫衍離秦的原因
公孫衍是魏國人,但是在魏國沒有受到重用,于是就投靠了秦國,當時秦國實行的是軍功制,公孫衍因為自己的軍功不斷獲得高升,最后更是在雕陰之戰中幫助秦國打敗魏國,魏國無奈將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而公孫衍也因此獲得了秦國最高級別的爵位大良造。而公孫衍的名聲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被世人熟知的。
當時的魏國被打怕了,于是重金賄賂了公孫衍,讓公孫衍勸秦惠文王不要打魏國了,去攻擊自當時西邊的游牧民族義渠。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張儀出現了,張儀對秦惠文王說魏國現在正是最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不打后面可能就沒有機會了,公孫衍的建議明顯就是為了自己。秦惠文王思考之后認可了張儀的建議,從此對公孫衍就疏遠了。
而張儀更是在秦國直接擔任了相國,本來在張儀來之前,秦國的相國最有可能是公孫衍擔任的,但是現在不但自己的相國被人搶走了,秦惠文王疏遠自己,張儀還在朝堂上不斷排擠自己。公孫衍覺得秦國自己待不下去了,于是就離開了秦國回到了自己的魏國,回到魏國之后的公孫衍受到了重用,統帥魏國全部的軍隊。
在這之后公孫衍也是使用自己的縱橫之術到處游說各國,讓其它的諸侯國聯合魏國一起攻擊秦國。只不過后來各國的聯軍還是被秦國擊敗了。后來公孫衍在魏國也不受待見,而秦國則趁此又重新召回了公孫衍,并且讓公孫衍擔任秦國相國。公孫衍最后死在了秦國的相國崗位上,當然也有說公孫衍是卷入了魏國朝堂之爭后被魏國國君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