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非常多的成語,這些成語往往會暗示許多的道理,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往往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而變成的成語,時至今日也非常實用,因此成語我們是了解的越多越好,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誰,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三國演義中劉禪的事跡,說一些人以為貪玩而忘記了重要的事情。
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誰:三國演義中劉禪的故事
劉備大家都知道,劉禪就是劉備的兒子,相信大家比較了解趙云劫江救阿斗的英勇事跡,這個阿斗便是劉禪了,扶不起的阿斗也指的是他。許多人不知道樂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誰,其實就是這個阿斗劉禪了。劉備駕崩之后劉禪等級,都說劉禪一直都只貪圖享樂,并不想處理國家朝政,沒有一點主見和想法。
當時的蜀國其實是比較強盛的,諸葛亮管理有方,幫助蜀國擴大了許多的疆土和勢力,而且還培養了許多的精兵良將,不過劉禪并不上心,只顧自己玩樂。甚至敵國的人派來表演雜耍給劉禪看,其他的大臣都非常傷心,只有劉禪一個人感到開心,連連叫好。司馬昭之后還故意問劉禪在魏國過得好不好,劉禪直接說:“此間樂,不思蜀。”
劉禪因為一直玩樂,不管國家政事,導致國力迅速下滑。雖然諸葛亮非常強大,能夠幫助蜀國打下非常好的基礎,但是諸葛亮也是有極限的。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蜀國一下子就垮了,魏國派兵來進攻根本無法抵擋,劉禪自愿投降,帶著一些大臣宦官就去了魏國,讓許多人都感到非常惋惜。
后來,樂不思蜀就一直被用來形容那些在外過的很開心,以至于忘記做自己必要事情的人了,是一個貶義詞了。不過現在隨著時間發展,在某些時候也變成了褒義詞,比如一些人搬家之后覺得新家很好,就用樂不思蜀來形容?,F在根據語境,既可以是貶義詞,也可以是褒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