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時期倭寇是當時的大威脅,沿海地區每年都會遭受倭寇的威脅,后來出現了戚繼光這樣的英雄,于是倭寇之患才平息了一段時間,不過其實當時抗擊倭寇的還有一位十分出名的英雄,他的本事不再戚繼光之下,算得上真正的文武全才,他就是俞大猷,那么俞大猷為什么沒有戚繼光出名了?主要就是兩人情商不一樣。
抗倭英雄俞大猷
其實按照年級來算的話俞大猷是比戚繼光大好幾十歲的,但是俞大猷的官職卻比戚繼光要小很多,兩人在抗倭這件事立下的功勞其實都是差不多的,而俞大猷的能力也不會比戚繼光差一些。俞大猷從小就學習軍事策略,當然四書五經也都會,可以說是文武全才,后來自己的父親死了之后是直接繼承了父親的百戶職位,所以說俞大猷的出身也不差,但是為什么他的名聲就是比不過戚繼光了?
其實單單從俞大猷的性格就可以看出來是什么原因了。俞大猷這個人十分的固執,從小的時候就是,你要是說這樣不行,那么我就偏偏要做給你看,這樣的性格自然是有好的,但是在古代的官場上那是不行的,導致后來俞大猷立了功,都被人隱瞞不抱,在朝廷中也沒有任何人給俞大猷說話,而反觀戚繼光了,他就要靈活多了,當然這里的靈活不是說他趨炎附勢啥的,而是不像俞大猷那樣一根筋,在朝廷中也是得到了張居正的支持的,張居正是何等人也,那絕對是當時明朝最有權威的人。戚繼光也是順著這層關系迅速的上升。
說了這些不是說戚繼光全靠張居正上位,戚繼光的本事才能那是毋庸置疑的,也是真正的英雄。但是他這個人可以更好的處理與同事,上司之間的關系,不像俞大猷那樣固執。所以這也是他為什么可以比俞大猷有名的原因。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一個人的情商都是十分重要的。
當然不管兩人誰有名,反正兩人都是為明朝的海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兩人都有著各自的精銳部隊,俞大猷有俞家軍,戚繼光有戚家軍,都是真正的抗倭英雄,也都是應該被中國人記住的,兩人的這種抗擊敵人,保衛家園的精神也是應該一直傳承下去的。自古不以官職大小論英雄,只要是保家衛國的都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