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毀滅時的痛苦可謂是烈火焚身,通過2公里的巖層為我們描述,這樣的痛苦是怎樣的慘烈。關于恐龍物種滅絕的問題,在主流上認為是6,500萬年前發生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災難,這顆小行星直徑超過10公里,撞擊到地球上,立馬將附近的物種滅絕一部分。但恐龍的完全滅絕卻并不在于這一撞擊,而在于這種撞擊引發的之后數百萬年來的地質災害影響。
恐龍滅絕之因
小行星撞擊地球即使影響再大,也是有一個大致的范圍,并不至于讓恐龍立馬被滅絕,可正是因為這一撞擊,讓整個地球都陷入了地質活躍期。因此當時因行星撞擊地球,僥幸活下來的恐龍物種,卻需要在數百萬年之后因為經常性的火山噴發,導致逐漸的絕種。那時的地震、火山噴發可是特別的高發,噴著高溫的巖漿很多,自身原本較強大的恐龍,連逃的機會都沒有,被直接烈火焚身。哪怕是有僥幸逃過火山噴發的恐龍,也會因為生態環境被破壞,沒有了賴以生存的食物而被餓死。

2公里厚的巖層的發掘
地質學家在考古的過程中,曾經發現過一個厚度達到2公里左右的巖石層,通過對巖石層的年份進行分析之后,發現正是當年恐龍滅絕年代的產物。期間還能夠看到明顯是巖漿固體的存在,且還有著很多恐龍留下的身體結構,顯然他們在滅絕之時,是承受著烈火焚身的痛苦,讓他們想要逃竄卻無處可逃,最終只能被吞噬活埋。

人類應該進行自省
有些人認為恐龍這種族群太過強大,甚至統治了地球整整1.6億年,同時,覺得這場讓恐龍滅絕的災難是天妒。人類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自省,現如今的地球上如果說哪個物種不次于當年的恐龍,想必是人類本身。人類在不斷的破壞著生態環境,如果不能醒悟的話,恐龍的遭遇是人類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