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能夠馳名世界,除了它的神奇外,還因為它擁有眾 多的“世界之最”。
死海是地球表面最低的點,位于著名的敘利亞一非洲大 斷帶的最低處,距離被稱為“西方文化搖籃”的地中海只有 75千米,但水面卻比地中海海面低約400米,而且比中國吐 魯番盆地還要低240米。因此,死海又被人們稱做“地球的 肚臍”。
死海地區降雨極少而且極不規則,利桑半島年降雨量 僅為65毫米。死海冬季氣候溫暖不冰凍,夏季又非常炎熱, 造成湖水每年蒸發約1400毫米,湖面上常常是霧氣騰騰。 雖然在死海的北面有約旦河流人,南面有哈薩河流人,但沒 有水道和海洋通連,湖里的水只進 不出。再加上死海所在地區炎熱干 燥,氣溫太高,蒸發強烈,從約旦 河和哈薩河流入死海的幾乎所有的 水(每天40億一65億升)都蒸發了,
只有鹽分留了下來。經過不斷地積 累,海底鹽的沉積層厚度已經達到 了 400多米。因此,死海水中的鹽 分大大超過了一般海水的含鹽量,
是普通海洋含鹽量的幾倍。一般海 水含鹽量為35%?,而死海的含鹽量 能達到230%? —250%。,即十斤湖水 中含有兩斤鹽,且越到湖底含鹽量越高。湖水上層的水溫為19一37攝氏度,鹽度低于300%。,富含硫酸鹽與碳酸氫鹽。底層 水溫為22攝氏度,鹽度卻為332°/00,富含硫化物、鎂、鉀、氯、溴,在深水中達到飽和的 氯化鈉沉淀為了化石。當滾滾洪水流來之期,即使有約旦河及其他溪流中的魚蝦被沖 人死海,但由于含鹽量太高,水中又嚴重地缺氧,這些魚蝦也必死無疑,岸邊植物也 主要是一些適應鹽堿地的鹽生植物。
年深日久,日積月累,湖中沉積的鹽分越來越多,因此,死海也變成了世界上最 咸的湖泊。
由于死海的水蒸發量大,在陽光照耀下,水面有時也可見到騰起的陣陣霧氣。死海, 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里,碧波蕩漾,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光彩四溢,儼然一幅天然的、 壯觀的、遼闊無邊的海的畫卷。而當陰雨之時,又是霧雨一片,朦朦朧朧,遠山依稀, 水天一片,又是一番景致。
在死海的表層水中,每升的鹽分就達227至275克,深層水中還可以達到327克, 是所有天然湖泊中最咸的一個。據有關的統計數據表明,死海的含鹽總量約為400萬噸, 可以供給40多億人食用2000年。所以說,死海還是一個天然的大鹽庫。
死海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含礦物質鹽最高和最豐富的一個聚寶盆。
湖水鹽類成分主要為氯化物,包括氯化鎂、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等。而在死 海的海水里,物質鹽類的種類之多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比如鈣、鉀、鈉、溴、氨、 硫酸鹽、氨基酸鹽、硅酸鹽等。據統計,在死海的水中共有135.46億噸氯化鈉,63.7 億噸氯化鈣,和20億噸氯化鉀,此外還有溴、鍶、鎂等。
經典名著《西游記》中,曾提到過一條流沙河,是這樣來形容的,“八百流沙界, 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但死海正好相反。由于湖水含鹽量極高,游 泳者很容易浮起來。傳說2000年前,羅馬帝國的遠征軍來到了死海附近,擊潰了這里 的土著人,并抓獲了一群俘虜,統帥命令士兵把俘虜們全部投進死海。奇怪的是,當 這些俘虜被投到湖中的時候不但沒有沉下去,反而個個都浮在水面之上。統帥以為這 是神靈在保佑他們,就把俘虜釋放了。
其實保佑那些俘虜的“神靈”,正是湖水中大量的鹽類物質。湖水中所含的各種礦 物質約達四百億噸,同時湖底鹽的沉積層約有四百米厚,其含鹽總量約四百萬噸。由 于鹽分多,所以死海水的比重約為1.17—1.227,超過人體比重1.02,其浮力足以將 人體托起。
富含鹽類的水使人不會下沉或無法游泳,把一只手臂放人水中,另一只手臂或腿便會自然浮起。即使是不會游泳的人,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死海上漂浮。雖然不用擔心會下沉,但是有一點卻是必須注意的,那就是切忌動作過大而弄出水花溉進眼睛。在死海里游泳,只能漂浮。全身放平于波上,但卻不能揮臂伸腿暢游,否則便被掀翻。死海的海水比大洋的海水咸10倍,海水濺人眼睛絕對不是件好玩的事情。
海水太濃,即使有一小滴進人眼睛,都會非常難受。如果不小心喝一口,胃里也會難受好幾天,想吐也吐不出來。而且岸邊的結晶體堅硬帶刺,很容易劃破皮膚。另外,大部分死海海灘都是顆粒較大的鵝卵石沙灘,不常打赤腳走路的人,在沙灘上站起來甚至走一步都感到腳底疼痛難忍。因此,到死海游泳千萬不能撲通一聲跳下去。最好是隨身帶上一瓶淡水放在岸 邊,以便用來及時沖洗。
只要在死海中漂浮一陣子,腕上的“銀”鐲子會 變成黃燦燦的“金”鐲子。原來是死海海水將鐲子表 層腐蝕掉,露出了里面的黃銅。因此,在進人死海之前, 要除去所有首飾。不然,這富含各種元素的海水會將它們變成廢銅爛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