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魚指的是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四種魚類,最早的四大家魚說法應該是來自于唐朝時期,在唐代以前鯉魚被廣泛養殖,因為在唐朝皇姓是李,所以后來就都被禁止養殖了,漁民只好養其他的魚類,也就有了后來的四大家魚的說法,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四大家魚:
一、青魚
青魚,又叫黑鯇,全身有較大的鱗片。外形很像草魚,但全身的鱗片和魚鰭都帶灰黑色,青魚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鱗片大而粗,它的尾部比草魚要細長,背鰭、胸鰭、腹鰭和尾鰭都比草魚長且硬挺。青魚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青魚在生殖季節有溯游習性。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它是長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漁業資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對象,為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二、草魚
草魚,又稱鯇、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混子、黑青魚等。身體長而“秀氣”,體色為青黃色,腹部略顯白色,鱗片大而粗,它的背鰭、胸鰭、腹鰭和尾鰭都比青魚小而短,棲息于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因其生長迅速,飼料來源廣,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三、鰱魚
鰱魚,又叫白鰱、鳊魚、水鰱、跳鰱、鰱子,屬于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形態和鳙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鰱魚味甘,性平,無毒,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較宜養殖的優良魚種之一。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
四、鳙魚
鳙魚,又叫花鰱、黃鰱、鱃魚、胖頭魚、包頭魚、大頭魚、黑鰱、麻鰱、也有叫雄魚。性溫順,行動遲緩。主要浮游動物為食,也吃少量浮游植物。一般4冬齡以上才達性成熟。產卵期在4—7月。在流水中產漂浮性卵。生長較快。最大個體重達70—80市斤。身體有點像鰱魚,但頭比鰱魚要大得多,故又名“胖頭魚”;背面暗黑色,并有不規則黑點,因而俗稱“花鰱”。它的鱗片與鰱魚相似,細而小。是淡水魚的一種。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稱,中國四大家魚之一。
四大家魚哪個最好吃?
四大家魚其實味道做起來都差不多,肉質也都是比較鮮嫩的,至于口味的話,純屬看個人的喜歡,有的喜歡紅燒,有的喜歡煎炸,有的喜歡做湯,正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小編是比較吃鳙魚,不知道大家喜歡吃哪一種魚呢?